做一個有信用的人
(奶奶生日,最左邊是奶奶,中間小男生是我) 奶奶曾醉娥是我第一位教導我寫日記的老師 奶奶長壽,往生時約已九十歲,但是她到八十多歲,肩上還揹著兩個職務身分,一個是妙化堂的堂主(我的爺爺創的);另外角色是某個慈善會的董事長,需要定期探訪貧戶,發放食物及現金。這一當就是二十年。這樣的業務對年輕人都不簡單,我一直覺得奇怪,奶奶口中常說的要我「做一個有信用的人」,詳細的作法如何做? 先分析一下奶奶的個人資訊系統 PIM (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r ) 日記:紙本日曆( 365 一天一張紙,通常是公司行號印製贈送) 月曆:通常也是廠商送的,奶奶都會選漂亮的,每週或月檢視最常用,奶奶可以提前思考一週或者一個月的事情。 時鐘:日據時代買的時鐘(每天需要上發條一次,這是我小時候的工作之一) 桌機:黑色轉盤電話(還記得當時移民去美國的姑姑打電話,叫大家來聽電話的情景) 紙本日曆是奶奶最核心的時間管理工具,黑字是平日,紅字是假期(這種日曆在 7 、 80 年代家家都有喔)。當時奶奶常常叫我去看看後幾日有哪些事情。做完後隔天,奶奶也會寫上一件事情的結果心得。也就是說,每天行動+每天檢視都用紙本日曆這個工具。 現在想起來,就會想起,當年奶奶人緣很好,是因為她利用日曆管理及檢視全天的大小事情,紙本日曆寫的速度快(當年都會拿一些橡皮筋,綁住一隻原子筆在旁邊),奶奶其實用身教叫我時間管理,看到奶奶寫上去廟裡面,或拜訪貧戶的約會,也無怪乎她總是把廟裡的師姐,或來訪的訪客招待得很好,因為當寫在紙本日曆時,她心中已經有了盤算。 連續觀察奶奶在日曆上寫的日記,不禁越來越好奇,奶奶寫的日記一般就是流水帳,寫內容是親友互動、堂內的執事事項,拜訪貧戶相關事宜。 問題來了,為何奶奶希望他的孫子「做一個有信用的人」,而不是有錢的人、成功的人呢? 長大的永錫,不禁想問問奶奶「奶奶,要讓自己「做一個有信用的人」,和在日曆寫日記,這兩者有何關係呢?」 彷彿奶奶的聲音從天上浮現「這個故事我講給你聽過呀,奶奶今天就再講一次「做一個有信用的人」的故事給你聽吧。」 主角姓名,就且稱為某甲、某乙、某丙吧,這三個年輕人剛剛離開校園,開始到社會工作了。而三人相同之處還有,畢業於同一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