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為什麼Heptabase裡有個Card Library ?

圖片
我是從2022年2月開始使用Heptabase(註1)的,本來就是想寫出有關於雙向筆記主題的新書,在學習Heptabase的過程中,做了20次直播的大綱(註2)、部落格中的文章(註3,這是第五篇)。 透過Heptabase寫直播腳本、部落格文章產生和讀者的互動,接著在Heptabase完成寫成第三本書的完稿,這就是我使用Heptabase的目標。 長期使用Heptabase,一直覺得一個很少用的功能Card Library,心頭一段,就好好研究了一下,才發現Heptabase放置了所有的卡片,重要性和一樣,可以到裡面去找,你所有寫過去卻忘記的卡片。 Card Library是什麼?他就是將卡片以不同的視角來過濾、分析及檢視數據的方法(好友王樹義老師言)。先來看看Card Library按鈕的位置在何處? 他入口的位置在Heptabase左上角,在四個不同顏色的Meta App中,是一個灰色,圖形是三張疊一起卡片的icon。 點擊後灰色Card Library按鍵,你可以見到「用不同的視角看數據」。例如,卡片的數量(我是2,868);還有,沒有分類的卡片(1,239);接著可以依照不同的Tag、Whitebarods及Custom(有個過濾器)的符號。 不僅如此,上面還有個掃把(註4)及搜索框(Find a card),按下Custom(有個過濾器),還有一個+Add advanced filter。 看著使用量很低的Card Library功能,真的懷疑創辦人設計這些沒用的功能是什麼,詹雨安卻說:「Card Library在知識圖譜中對於從想法間的聯繫中發現洞察力很方便。」 這又是為什麼呢?真是讓人想不透呀。 以前,我寫了很多的筆記在Roam Research上有關於第三本書的內容、也有直播及部落格的稿子,更有時間管理的內容。 但是我是個渣男,我變心了,雖曾和Roam Research有山盟海誓,一旦背叛,說不愛就不愛愛Roam Research。就像所有分手的情侶,我動手把我的第三本書、直播部落格的內容搬到Heptabase這個新女友家、把時間管理的資料,搬到其他女友家。 Hepatabase很美,有兩個角度最美,一個是九宮格,可以放進我每週檢視的SOP;一個是靶心人工作,可以快速架構出直播及部落格腳本大綱,讓自己用結構性的思考來寫文章(像這篇文章就是)。 而Ca

Roam Research - 緊緊相依的心如何Say goodbye

圖片
這篇文章,我們討論的是雙向筆記的心臟,由於每個人的筆記包含工作、生或、興趣、角色,所以需要越來越強大的功能。 鋼鐵人的心臟,是方舟反應爐,幫助維持生命及提供鋼鐵裝戰鬥能源來源。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將超級電容器商業化,成為電動汽車的能源,除了讓全世界油車變成電車,也讓他成為世界首富。 Raom Research的創辦人 Conor 在2019年10月開放測試,同時 發表了一份白皮書,宣告了下個時代知識管理方式。 他確實做到了,接下來的功能改進,讓粉絲絲每月15美金月租費買單,而Roamcult  (註1) 粉絲們追捧下,引起資本的注意,在 2020年估值達到兩億美金,成了世界級的筆記工具。 Roam Research的粉絲在推特上自稱為#roamcult,還有人人把 Roam Research 的logo 𐃏 符號紋身了身上,由此可見用戶對其產品的的喜愛。 這篇文章的目標,就是幫電腦安裝上一個Roam Research等級的心臟,這樣我們就能成為無所不能的鋼鐵人? 鋼鐵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Raom Research的創辦人 Conor 都是偉大的天才, 願意為偉大理想犧牲,卻也剛愎自大,不理會別人的意見, 不過有什麼關係,他們有錢、有地位、有粉絲,就算是邊緣人,又何妨? 只要他們能幫助我們擁有神奇的力量,不就好了? 在Roam Research的學習中,其實要非常感謝Roamcult,一篇篇文章,Youtube影片,推特上的發文,讓學習Roam Research變成可能。 例如我的朋友李娟,之前愛Roam Research到不行,到了和三個朋友創業做類似產品,還有成立直播頻道,持續開播兩年多。 像是我的朋友王樹義老師,像是個佈道士,樂於分享,經營社群,幫助許多學生藉Roam Research來完成論文。 最後是呂立青,是個軟體工程師,在Roam Research基礎上寫了很多JavaScript(害我現在也會一點點),讓我領略到Roam Research像樂高積木地有趣(大感謝立青熱心回答我的提問)。 roamcult本來就是一個個個人,或許像李娟從事學術研究(Research);或許像樹義老師和我善用工具精進流程;有的如同立青,是優異的軟體工程師,思考精細。 2019年10月,他們都遇上一個問題,對於複雜系統,缺乏好的軟體工具。

以人為本的Scrintal和打造脈絡化的知識網路的Heptasbase 視覺化App大對抗

圖片
2022年3月12日,我送出申請Scrintal的試用版郵件,就在送出郵件前幾天,的2月17日我才正式使用同是視覺化卡片盒概念的Heptabase,其實當時我一直想比較這兩款工具。時間飛快,直到9月30日(半年後)我才拿到Scrintal的正式購買申請,這期間,我已經使用Heptabase半年了,今天也算一個開箱,兩個工具的大比較。 我很喜歡Scrintal的使命” Make life enjoyable for great minds ”(讓偉大心靈的生活充滿愉悅),這很明顯和Heptabase願景( 打造出一個脈絡化的知識網路,以及圍繞在這個知識網路周圍的工具生態,進而強化全世界知識工作者的個體和集體智能 )不同,或許這和Scrintal創辦人是女性有關。 研究人員都會遇到的三個問題 Scrintal的創辦人Ece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氣候變動博士時,有過慘痛的經驗,經過辛苦研究後即將發布,卻發現三年前論文中所使用的數據過時了。 這不是只有她遇到的事情,敏感地她發現,幾乎每一個從事研究的人們,都會遇見以下三個問題其中之一。 首先,充滿阻力,在研究的過程中,真的很想擺爛,因為無法產生心流,挫折倒是一堆:工具難用、醜、無法協作、難以即時更新。 其次,不確定感,每個學生都需要獨自找到破口,找到洞見,這真的太難了,常常懷疑人生。 最後,無力感,研究寫作有如一山又一山,就算完成論文,也找不到分享的方式。 Ece決心成為一位創業者 Ece最後雖然拿到博士學位,但是她反而覺得要挺身而出,解決這三個問題,從氣候變動的專業跳出,成為一個創業者,想要開發改變一切的工具,我使用了多日之後,覺得有以下優點: 1 風格:我喜歡Scrintal的顏色(紫色)、卡片大小、字體設置,最喜歡的是他多卡片比對寫作的使用,有點像是關鍵報告(註1)電影中,湯姆.克魯斯對比多張卡片,找到緝捕罪犯的關鍵訊息。 2 平緩的學習曲線:Scrintal上手學習曲線相較其他雙向筆記工具並不高(但連結線邏輯和Heptabase,註2,不同),進入複雜使用時,需要簡單雙向筆記的知識經驗基礎,可以參見其Youtube教學影片(註3),目前已經有六十支影片,只要認真看完,就能學會。 3 多媒體能力:相較Heptabase不能 插入PDF (這個功能真的重要)及Youtube等嵌入型影片,Scrintal可以,你可以邊看邊寫

OmniFocus - 記性與忘性,為什麼我們老記不住事情?

圖片
最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說到一個詞「我忘記了」,像是我線上線上課程的學生,我的老婆、和我開會的人、在捷運上聽到人的對話,就像是一種流行語,每天總會聽到幾次,更糟糕的是連我自己都會說「我忘記了」。 所以,這篇文章的目標,就是讓我們說「我忘記了」這句話的頻率降低。 其實解決這件事不是沒有辦法,但阻礙也很多,包含工具、方法、實戰、習慣多個領域: 1. 工具:分成硬體及軟體,像今天介紹的OmniFocus (註1) Apps,可以用在iPhone, iPad, Macbook及web端,在不同的設備及平台收集雜事並清空收件匣,好工具,就需要花時間來學。 2. 方法:Getting Things Dons縮寫為GTD (註2),方法固然有用,但是博大精深,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掌握。 3. 實戰:我從2000年閱讀GTD原著,開始著手養成收集雜事並清空收件匣的習慣,2008、2009更赴美學習。實戰這麼久,覺得收集雜事不算難,但每週檢視就像是跑馬拉松,雖知道對自己幫助很大(有做就不忘事),但確實想到就累。 4. 習慣:外界的環境隨時間流動千變萬化,系統不斷運作,就需要不斷跌代,就像是我前些天把iPhone手機作業系統更新到iOS 16,Update your system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好習慣。 肯定大家想解決「我忘記了」這個問題,所以才閱讀這篇文章至今,也請大家看我錄製的一段2分鐘縮時攝影(註3),內容拍攝我每週檢視時,如何清空收件匣的,還上了簡單字卡,大家一邊看,我一邊解說,就清楚了。 1. inbox:我們收集在Omnifocus裡面的就是雜事,我會重新改寫成更好的下一步行動,這個步驟有點像是從臨時筆記,進化成永久筆記。 2. Project:接著進入Project的分類,調整Project的下一步行動,偶而可以減少或新增Project。 3. 兩分鐘原則:影片中偶而有跳出Omnifocus,到臉書Messenger執行兩分鐘以下的行動,在影片中,影片中應該有四次(或以上)執行兩分鐘原則的片段。 4. Tag:接著進入Tag的分類,都是我最近的部落格(像這篇)、YT直播(每週四下午八點),目的都是要出版書籍,並且往一個知識型網紅品牌努力。 生活及工作就該像麥可. 喬丹打籃球一樣,看起来是非常快速的切入上籃,但是他的「快」却是用無數個「慢」组合起來。 為甚麼要「慢」? 因為「慢

TheBrain-穿越蟲洞進人際關係新宇宙

圖片
前陣子和《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一書共同作者Leon碰面,他是跨國業務高階主管,剛從密涅瓦大學研究所畢業,席間他一拿起名片,就使用Apps拍照,並說這個App名片拍照掃描後直接會進入通訊錄,目前已經存入3,000張名片。 一方面我非常佩服Leon認真累積人脈的基本功,善用實體碰面,又能將名片資料數據化; 二方面也想提醒他,人脈建立有更有效的方法,於是介紹給他TheBrain藉此建立好弱連結管理人脈。 因此,這篇文章是為了Leon所寫,目的是介紹使用TheBrain管理人脈的基本概念及技巧。 和心智圖差異在哪裡? 一般人看到TheBrain直覺會問的就是,這和心智圖差在哪裡? 心智圖若拿來管理人脈,基本上幾十個人間的關係圖,就讓人頭昏眼花;而TheBrain特殊設計Parent, Child, Jump關係(心智圖只有Parent, Child關係),就算是幾千、幾萬人互動關係圖,也能在同一視圖,看得清清楚楚。 上方這張圖,我展現了「黃底黑字」黃禮宏Leon的幾種人種關連關係,分成上下左右,讓你看得更清楚。 1. 上方是 Parents,父節點,我列出了我幫黃禮宏Leon的幾個標籤,例如:精密機械、卡片筆記鐵粉、Minerva University等。 2. 左邊則是Jump,跳躍節點(或稱兄弟節點),是和黃禮宏Leon平行關係的朋友,例如王志文律師(卡片筆記鐵粉)、李怡慧(我的鄰居,恰巧是他好友)、詹語安 Alan(同為Minerva University校友)。 3. 下方是Child,如果我未來認識黃禮宏Leon的老婆,放在這裡。 4. 右邊紅方框,代表朋友的朋友,現在雖然還沒有真正連結關係,但是有可能性。 黃禮宏Leon要一個人際行動(例如參加聚會碰面,請連結者幫忙引見),我就能夠建立ㄧ條黃禮宏Leon和他們的關係線,我稱為結構洞(註1),一個動作,增加一條關係現,就會對黃禮宏Leon整個人際關係網產生影響。 這是我們「穿越蟲洞進人際關係新宇宙」第一個案例。 累積實際碰面的人脈 Leon開始操作TheBrain之後,和我反應能更快找出結構洞,也就是兩個關鍵的節點(人),立刻採取行動,連結這兩條節點(例如幫客戶找到新供應商、找到合唱團一起練唱伙伴),就能用一個行動,穿越蟲洞進人際關係新宇宙,為原來的人脈網路,創造更多價值。 「沒錯,結構洞就好像銀

2019 新『細胞寫作法』

圖片
2019新『細胞寫作法』 by 永錫 前幾天在時間管理同好社群,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我目前寫文章用的軟體工具,朋友建議我寫成一篇文章,說說我是如何從不會寫作到成為部落格格主,至今還出了兩本書。目前我使用的寫作工具如下 ... Drafts :用來寫出 150 字左右的文字。(只有 Mac 版本) FileMaker :我寫了一個資料庫用來寫出九宮格的文章大綱,這個大綱適合寫 3000 字上下的文章。( PC/Mac 均適用) Scrivener :我寫書時,用來放所有文稿的軟體, 10 萬字上下的寫作都很適合。( PC/Mac 都有) 這篇文章就依次介紹這三個工具,並且介紹我這幾年來寫作的一些方法。 (被勸拜寫文XDD) 1. 單細胞寫作法( Drafts for Mac ) 組成生物的最小單位細胞( Cell )是 羅伯特 · 虎克 於 1665 年發現,維基百科的說明如下: …. 細胞( cell )一詞來源於拉丁語 cella ,意為「狹窄的房間」。 羅伯特 · 虎克 最先使用該詞作為描述性術語來表述「最小的生物組成結構」,在他 1665 年出版的書中他把通過顯微鏡所看到的軟木塞細胞與僧侶所居住的小房間來比較。 細胞是最小的寫作單位,日本經濟學家 野口悠紀雄 在《「超」學習法》一書提到,寫作 150-500 字左右的寫作長度稱為一個「細胞」,是傳達訊息的最小文字量。 簡單地說, 150-500 字的寫作寫得好,我們傳達的訊息就能夠讓別人容易理解,若能把「細胞寫作」寫得好,就能夠逐步累積寫作能力,把更長的文章寫好(植物細胞寫作, 1000-3000 字),甚至寫出一本書(動物細胞寫作, 10 萬字以上)。 我用 Drafts for Mac 來作為 150-500 字的文章寫作工具,替代蘋果電腦內建的備忘錄及文書編輯,有以下的原因。 a. 寫作速度快速: Drafts for Mac 開啟速度非常快,整體操作體驗也非常流暢,讓們們能夠專注把文字寫好。 b. 寫作體驗美好:我隨時開啟 Dark Mode 模式寫作,甚至閱讀一些文稿(我會貼參考資料文稿在 Drafts for Mac 閱讀),除此之外, App